第一章 催眠到底是什么
作者:郝滨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返回目录

  一、催眠并不神秘

  神奇、神秘、虚幻、很好的效果或者有点疑惑!一提起催眠,不同的人会出于不同的原因给出不同的词句。我在工作中就曾经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给予催眠不同的评价。他们或是过分夸大催眠的效果,认为催眠无所不能,将其“神话”;或者是过分贬低催眠的价值,认为催眠是一种巫术,将其“妖化”;还有的人甚至否认催眠现象的存在,认为所谓的催眠只是一种“骗局”。其实,催眠并不神秘,既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通”,更不是骗人的“巫术”,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催眠。

  多年以来,在专业的词典和书籍上面,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催眠给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在给出这些定义的时候,有些人会把关注点放在人进入催眠状态后的反应上,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催眠就是人的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介于半睡半醒之间,对各种刺激亦有反应的状态”。有些人会把视角放在催眠的手段上,比如有人说“催眠是一种让被催眠者进入类似睡眠的恍惚状态的方法”。还有些人会把描述的重点放在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上,例如:“催眠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桥梁,可以使人整合意识与潜意识,达成很好的合作关系”,也有人说“催眠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特殊精神状态”。另一些人说“催眠是通过各种感官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和身体状态逐渐进入放松状态的技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催眠是可以让人在放松与专注的精神状态下,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去完成某种目标的过程。

  二、人生无处不催眠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们会处于一种非常专注、放松的状态,这也就是不知不觉地就处于一种自然的催眠状态中了。有时,我们在一片美丽的风景中与心爱的人相互依偎,窃窃私语,注意力已经完全地集中到对方身上,甜蜜的时光就这样悄悄溜走,片刻之前还是夕阳西下,再~抬头已经是月挂中天了。这是因为刚才你在甜美的体验中,已经进入美妙而舒服的催眠状态。有时,我们坐在安静的屋子里,静静地看著窗外的景色,你的意识也可能会有一部分从现实情况中分离出来,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发呆或者白目梦的状态,这也是一种自然的催眠状态。有时,我们在高速公路上长途驾驶汽车,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与长时间的注视前方的道路也会诱发催眠状态。所以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修筑公路日寸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尽可能从车外给驾驶员以视觉刺激,以此避免诱发公路催眠;再有,就是你可能在全神贯注地阅读著手里的这本书,而对旁边的声音充耳不闻,当你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假如你旁边有人与你交谈,你可能会有机械的应答,但是并不清晰地知道谈话的内容。这是因为当你的注意力被书里的内容完全吸引的时候,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对你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你已经进入一个专注而放松的催眠状态。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催眠现象是人们的一种自然反应,因为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处于这样一个平常而自然产生的催眠状态中。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6—1936)说过:“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的确,心理暗示的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常见。例如,当你全神贯注地看著电视画面中的精彩镜头的时候,一件商品的商标或者功效已经进入了你的脑海,就属于这种情况。电视广告里的美丽模特一甩长发后出来的洗发香波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真不知道催眠了多少电视观众。所以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人生处处有暗示,人生无处不催眠!

  三、催眠的作用

  暗示不但在人们清醒的状态下会对我们的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在催眠状态下会更加容易地进入人们的潜意识领域,并且具有更强大而持久的威力。实践证明,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能够调整与纠正被扰乱和被破坏的身心状态和行为模式,催眠治疗也正是利用人们的受暗示性,通过不同的暗示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放松的催眠状态,并且使人们在这种状态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心理状态变化,从而使某些症状减轻或消失,使疾病明显好转。当人们进入上述那些催眠状态的时候,因为感觉或者行为的一部分会从意识当中分离出去,在无意识当中进行记忆,并且发挥著作用,所以非常易于接受某种心理暗示,这时给予被催眠者某些正面积极的暗示自然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

  第一,催眠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放松身体,缓解压力。人们感觉到有压力的时候,身体的肌肉和精神是呈紧张状态的,长此以往会影响身心健康,而正确的使用催眠技术可以让我们迅速进入放松状态,身心愉快,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二,催眠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增进自我觉察能力,获得个人成长。自我觉察能力包括进一步了解环境的能力;更加了解并且接纳自己的能力;与环境以及他人更加和谐相处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本身就是自我功能的增强及人格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催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心理;中突,治疗身心疾病。催眠技术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完形治疗、家庭治疗等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及技术相结合,可以对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各种心理障碍及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等各种身心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催眠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α波为优势脑波时,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更加顺畅、直觉更加敏锐,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正确使用催眠技术,使人们进入以α波为优势脑波的状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与工作绩效。

  第五,催眠可以帮助我们戒除不良嗜好,纠正不恰当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例如戒烟、戒酒、纠正暴饮暴食等。

  四、催眠的局限性

  尽管催眠有著广泛的适用范围,但是就像世界上的其他技术手段一样,催眠既有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它的局限性,下面的几个因素对催眠治疗能否取得成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现代很多学者都认为催眠是催眠操作者与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共同协作,所以二者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及被催眠者对催眠操作者的信任程度会对催眠治疗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被催眠者的催眠感受性(催眠敏感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催眠感受性是指被试在心理与行为上自愿接受催眠师暗示的程度,如被试自愿按照催眠师的暗示去做,即表示他的暗示感受性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是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自身的意愿,催眠感受性越高的人越容易进入催眠状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欧内斯特?希尔嘉德经过对五百名大学生使用《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施测后发现,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无法被催眠,由此可见,催眠治疗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有效果。

  第三,催眠治疗是一项需要灵活使用的技术,操作者要依据来访者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催眠引导,因此催眠操作者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对于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速度有一定影响。

  第四,催眠治疗要在安全与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催眠环境的选择对于催眠治疗的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五、个体条件对催眠效果的影响

  在催眠治疗当中,除上述因素外,被催眠者自身的一些客观条件对催眠的效果也是有一定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的。

  第一,被催眠者的一些心理状态,会对催眠治疗的效果有所影响。所以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不能使用催眠治疗;脑损伤并伴有意识障碍、智力明显低下的人不能采用催眠治疗;明显的人格障碍、情绪极度狂躁、重度抑郁、有明显自杀倾向和对自己行为缺乏自知力的人不宜采用催眠治疗:对催眠存有严重恐惧,对催眠操作者不信任,经解释无法消除者要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第二,被催眠者的一些生理状态,会对催眠治疗的效果有所影响。所以饮酒后、吸毒后和服用药物后不能进行催眠治疗;疼痛或者其他身体明显不适者,应首先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排除生理疾病后,再考虑是否可以接受催眠治疗。

  第三,被催眠者的年龄对于催眠治疗的效果会有影响。依照临床经验,年龄四至十岁的儿童易受暗示,可以接受对催眠操作者的指令;十至十八岁的人受暗示性比较稳定,也较容易接受催眠治疗;十八至四十岁的人,催眠治疗效果相对最为理想;四十岁以后的人受暗示性有下降趋势;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催眠治疗的效果相对不够理想。

  第四,被催眠者的一些其他个体因素,对催眠治疗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安全感较低、性格过分偏执的人相对不容易进入催眠状态。而安全感较好、智商较高、想象力丰富、创造力较强、易于沟通的人相对容易进入催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