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情绪没有得到适当处理,就会变成无法控制的能量形式,我称为"自由基能量"(free radical energy)。它类似于高度反动的自由基分子,一种因缺少维生素c之类的抗氧化物而导致的新陈代谢毒素。未解决以及压抑的情绪特别具有摧毁性,会影响到与它们对应的器官及组织。以下是两个例子:
长期不恰当地处理沮丧抑郁的情绪,可能导致胆结石或其他胆囊疾病。研究证实,尝试种种节食减重办法的肥胖妇女,要比完全不曾减重或未参加过体重控制班的肥胖妇女,有更高的胆结石发生率。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沮丧抑郁。
长期的焦虑与担忧影响了胃经,可能导致胃溃疡与胃炎。根据最新研究显示,担忧会对免疫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使我们容易感染疾病。近年来,胃癌被证实与幽门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有关,但是能够用抗生素成功地治愈。然而在传统的西方医学界,却从未提及胃癌的潜藏病因:一开始我们为什么会对幽门杆菌缺乏抵抗力?
假设东方医学已经正确地观察到情绪与能量之间的关联,那么在西方科学中,这种关联是否有任何证据呢?
迪帕克·乔普拉博士以最新的医学研究复兴了古代的知识,他提到了所谓的"量子机制身"(quantum mechanical body)。根据他的学说,这是一种智慧网络,会对我们最微细的想法与情绪做出立即反应。它并非仅限于时空里的某个地方,而是更为全面性的、往各个方向延伸的意识场(field)。也许你可以觉知到自己的量子身,却没有办法看到它,因为它完全是由意识场的微弱振动与波动产生出来的。
我们稍后将谈到如何调准量子空间的主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重点是,当我们提到振动时,我们说的是一种能量原则。能量遵循一些简单的法则,其中之一就是能量是不会消失的,它可以改变形式或是变成物质,但是它无法消失,永远会留下记忆或是能量场。
在我们这个时代,另一位重要的开拓者是威廉·蒂勒博士(William Tiller,Ph.D.)。他是全世界研究物质结构的权威人士之一,过去30年来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物质科学系。有人说,蒂勒是科学界的下一个爱因斯坦,因为他从爱因斯坦不得不终止的地方继续研究,发现了信息可以穿越超空间的范畴而比光速跑得更快。这个革命性的模式将科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蒂勒在《科学与人类的转化》(Science and Human Transformation)一书中,探究了微妙的能量与意识。他的研究涵盖了多种领域--譬如顺势疗法、瑜伽、气功、禅坐以及激光,其中的一种观点是:信息影响了物质,而情绪也是信息的一种。这就是针灸医师何以能利用腺体在身体里传送能量的原因。换句话说,情绪本来就充满了能量,如果这些能量无法遵循正当的途径,便可能对我们产生害处而转变成自由基能量。
情绪与免疫系统
许多科学研究都在处理有关情绪与疾病、情绪与治疗以及情绪与长寿的关联,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我刚才描述的观念。然而这些关联是如何运作的呢?
在西方社会的十大死因中,心脏病名列前茅。有许多风险因子和心脏病有关,包括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以及血液中的高胆固醇,然而最主要的风险因子却不是上述这些,而是不满意、不快乐、抑郁沮丧和愤怒。这些不平衡情绪的自由基能量,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致命的。
肝脏与胆囊在胆固醇与脂肪的新陈代谢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高的胆固醇指数和脂肪含量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判断心脏疾病的症候。目前西方科学业已证实,压力会导致胆固醇指数上升。研究发现,每天的紧张和精神沮丧与胆固醇的大幅跃升有密切关系。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医认为肝和胆的能量是木能量,木生火(心脏,,而当木因为失望或沮丧的情绪而变"湿"的时候,身体里的火就变弱了,无法维持它本身的能量。胆固醇变得混乱不仅仅是饮食营养的问题,它也是情绪不平衡造成的。医药界每年靠着降胆固醇的药物赚进数十亿美元,却从未暗示过真正的潜藏原因。
第一本关切心脏病与情绪的指标性著作,是由心脏病专家迈耶·弗里德曼医学博士(Meyer Friedman, MD)以及雷·罗森曼医学博土(Ray H.Rosenman,MD)合著的《A型行为与你的心脏》(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他们发现,被归类为A型人格的人,是罹患心脏病的高危人群。而讲话快速的人则有成为工作狂的倾向。他们自动自发、积极进取,尽一切可能以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用。"时间就是金钱"和"赢就是游戏的代号",是他们的处世格言。他们喜欢辛勤工作,并发明了"午餐会报";他们吃饭快,开车快,通常总是匆匆忙忙,即使和自己的孩子玩游戏,他们都没办法放松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A型人格是由竞争性快乐(第一个意识的层次)所驱动的辛勤工作者的原因。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努力与能量。
对于A型人格的人来说,幸好这种性格模式并不是天生的缺陷,而是可以改变的一种习得的行为模式。A型人格最重要的特征是很容易生气和不耐烦,这些情绪是事业的推进能量,在企业界里非常普遍,但同时也制造出一大堆的压力和紧张而损害了身体。
重要的是,积极投入工作或带有时间紧迫感,都不是心脏病的元凶,关键因素乃是敌意。由威廉斯博士(Dr. Williams)和他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同事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测评了超过四百位受测者的敌意与A型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了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动脉阻塞)的测试。受测者当中,敌意项目得分高者,70%有动脉粥样硬化现象;相较之下,敌意项目得分低者,有心脏动脉阻塞现象的,则占一半。这项发现清楚地显示了心脏疾病的成因之中,敌意比任何A型行为模式更为致命。在其他类似的研究报告中,拥有高度敌意者通常比低敌意拥有者,高出了六倍的心脏病发病率。
这些研究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所测量的敌意基本上反映出对人类天性和动机缺乏信任。敌意奠基于"人性本恶"的信念,以及别人会评断、欺骗和苛待你的自我实现式预言,这是非常具有压力且损害心脏的态度。在下一章里,我们将彻底检视何以信念会成为自我实现式的预言:
在中医里,A型人格属于阳木型。针对这种人格所采用的平衡情绪技巧,就是要调整他们的脚步,让他们以更直觉的方式(不是冲动的当下反应,而是学习如何倾听),从辛勤地工作转变为聪明地工作。阳木型的人一旦成功地转化,如开始减缓吃东西的速度,耐心地排队或等候交通阻塞,说话放慢而且真正能倾听,就会变得比较不自我中心了。
阳盛的情况借着阴性的治疗而得以平衡。无论是表现在外或压抑在内的敌意,都是源自于弱木的能量,而这势必会影响具有这种情绪的人。阳木型的人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禅坐、气功、太极拳、瑜伽、在大自然中散步、听音乐、咏唱圣歌以及进行其他形式的放松。直接接触肉体,如按摩、拥抱、抚慰以及人际互动,也都是很好的纾解心脏压力的良方。生命的脚步一旦平静下来,阳木的反应就变得不那么情绪化,而可以从第一层的意识转移到第二层。
对心脏最好的补救之道就是放下和接纳。在日本,这种状态叫做"没法子"(shoganai)。你在没法子当中,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对能够影响的事则采取行动。稍后,我将会介绍特定的针灸点,结合明确的自我肯定来镇定阳木能量。这些情绪平衡技巧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心脏的健康。
癌症是人类另一个主要的杀手。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教授琼·博里森科医学博士是心理学家兼细胞生物学家,她与一群医生合作,探究性格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她在研究中发现,癌症病人通常和父母关系不良。此外,巴尔的摩马里兰医学院(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s in Baltimore)人类心理学研究中心的詹姆斯·林奇博士(James J.Lynch,Ph.D.)发现,独居者有较高的生病几率,而且容易英年早逝。他确立了癌症与孤独之间的关系。
休斯顿的德州公共健康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Houston)传染病学教授理查德·谢克勒博士(Richard B .Schekelle,Ph.D.)发现,高度沮丧忧郁的人比起能够自我控制的人,有高出两倍的罹患癌症几率。有许多研究也显示,沮丧与功能较弱的免疫系统有关;其他研究也发现,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都失去了表达自我的创造力。何以至此,这里或许有退休、配偶的死亡、子女离家以及放弃嗜好或运动等原因。
附带研究指出,压抑愤怒也是罹患癌症的重大因素之一。许多人尽管乐意为他人或某个值得的理由挺身而出,却无法在自我防卫时表达愤怒或敌意。乳癌研究证实:容易动怒的妇女,罹患恶性肿瘤的比率高于罹患良性肿瘤,而且罹患癌症的妇女对于自己动了怒(甚至当她们觉得自己是对的)容易感到抱歉,罹患良性肿瘤的妇女则倾向于动了怒还一直生气下去。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没有罹患癌症的妇女容易突然爆发一阵脾气,然后就彻底放松了。她们比较能重新设定焦点,投入令她们愉快的目标。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结论:未表达或压抑的愤怒是极为有毒的。
对健康领域的另一项主题--寿命来说,情绪和态度具有重大的响力。多年来大部分的人都已经知道,身体活动力强的人比起习惯坐办公桌的人,平均寿命大约要多出七年。身体活动力强的人较不容易感觉沮丧或焦虑,他们往往体验到更佳的心智效能、更高的自尊、更平静的睡眠、更放松的心情,他们的自发性、进取心和自我接纳的能力也比较高。
研究老化的过程所得出的结论就是,长寿最主要的情绪因素包括:拥有生活目标、觉得与其他人有关联以及有好奇心。一份针对12位百龄人瑞所做的研究发现,他们的生活有下列共通性:和他人的关系密切、生产力充沛、自我价值高以及信仰虔诚。在另一份研究中,有关自尊心、紧密的人际关系以及对生活的高度满意的测试,他们也得到极高的分数。
在斯堪的纳维业,针对1062位67岁以上老人所做的研究发现,身体健康与活动力是影响长寿的关键因素。可是在这份研究里,较为年轻的受访者的生存要素中,心理健康要比生理健康、人际关系、机动性或是精神生活更重要。就我个人的研究发现,保持心理健康的人们,即使到了非常老的岁数,显然还拥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处理艰难困苦、重大损失以及曲折起伏的人生。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某学者估计,所有的生理疾病中,大约90%的潜在病因是由心理造成的。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夸大的数据,事实上,这或许还是保守的估计。今天我们已经得到足够的证据,能证实每一种疾病或多或少都受到情绪的左右。
你的免疫系统一如心理状态,也有同样的反应方式。通过所谓的人脑控制回路,免疫系统和感觉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你的感觉会改变你的能量状态与生化/生理状态。换言之,如果你感到沮丧抑郁,你的免疫系统也会充满沮丧,而可能被入侵者或叛变的细胞(癌症/肿瘤)击垮;如果你觉得像个牺牲者,你的免疫系统也会变得缺乏防御,容易毁损;如果你倾向于长时间怀着未解决的愤怒,你的肝脏将屈服于压力,身体将无法有效发挥解毒功能。最后,这些情绪会导致身体疲劳,沮丧抑郁会因此介入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个人的研究显示,吸烟和其他的上瘾症,从来都不是生理因素造成的,而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在吸烟族里,沮丧抑郁和自杀率都比不吸烟者更高。瘾君子时常会用香烟来掩饰痛苦。事实上,抽烟是压抑情绪的最佳方式之一,它会制造出大量的自由基能量来恣意蹂躏身体。(尼古丁成瘾者只要进行特别的针灸治疗,解除因情绪压抑而造成的气滞,就很容易戒除烟癮了。)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戒除所有的上瘾症,以便让我们从情绪平衡的障碍物中得到解脱。
作者相关课程:改变,从心开始——掌握情绪平衡方法之四天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