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者
Wing,女,不到 30岁。
◆◆梦境
奶奶去世一年后,我梦到有一天傍晚,我沿著一条石路来到一个湖的湖畔,湖岸上砌著很多黑色的大石头,湖水也是黑色的,我突然大声呼唤奶奶的名字,她出现了,过来拉著我。
原来,这是一个可以呼唤灵魂的湖。渐渐地湖上越来越多陌生人,都在大声地呼唤著。
◆◆分析
显然,这是一个关于死的梦。但是,读这个梦时,我没有一点恐惧感。相反,倒是对这个梦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后来,解梦高手荣伟玲,她和我一样,也在第一时间对这个
梦和做梦人产生了说不出的好感。于是,我们断定,这很可能是一个大梦。所谓大梦,即梦向做梦人揭示的,并不只是她一个人的生命
层面上的,而是反映了人类一种普遍的东西。具体就是,这个梦超越了 Wing一个人的生活层面,它是对生与死的本质的揭示和反映。Wing给我的第二封信也验证了这一点,她写道:“对她(奶
奶)来说,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可能是好事,只是我对生与
死未能看透。”
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
做这个梦时,Wing的奶奶已去世一年。她在信中说,奶奶去年初病了,就在大家以为病差不多治好的时候,奶奶一天在睡梦中突然去世,当时没有一个亲人在场。
奶奶已经高龄,而且睡梦中去世意味著没有什么痛苦,这算是非常好的死亡了。
然而,活著的亲人不会这么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产生极度的懊悔,并忍不住想:“如果我当时在场,并做了什么事情,亲人就不会死了。”
这当然是一种妄想,因为当死亡逼近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事并不是很多,最能做的,只不过是陪伴,陪伴亲人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但单纯的陪伴,是非常难受的。自恋的我们总以为,我们有能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阻止死亡的发生。
譬如,当亲人患上癌症等不治之症时,我们拼命地带亲人做各种治疗,甚至不惜让自己倾家荡产。但是,我们其实知道,这些昂贵的治疗并没有什么治疗效果,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活著的人好受一点,“毕竟,我们尽了力。”我们会这样想,并认为这才是爱的表现。
这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也是自恋的表达方式之一。我们惧怕死亡,我们内心中自以为自己是强大的,甚至可以强大到抵抗死亡。
但是,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我们必须加以尊重的力量,我们应学会坦然地面对一些不可逆转的死亡。
内疚常源自幻觉
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亲人即将去世时,他们会教会我
们这种态度。假如你能在最后一刻赶到,那么即将去世的亲人会用相当坦然的态度对你说:“我要走了,你们要好好活下去。”
这种最后时刻的祝福,至关重要,它会让活著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亲人的死亡没有那么可怕。
更重要的是,这种最后时刻的祝福,会打断我们最常见的两种幻想:一,我如果做了什么,亲人就不会死;二,他(她)好孤单,希望我去陪伴他。
因为第一种幻想,我们会产生内疚,因为第二种幻想,我们会产生或轻或重的自杀倾向。
譬如,一位 29岁的男士,他一天晚上和六十多岁的妈妈聊天,聊著聊著,妈妈睡著了,他也回自己房间去睡。但一觉醒来,发现妈妈已经去世。
这让他非常内疚,他认为自己该对妈妈的死负重大责任,这是源自第一种幻想,他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妈妈就可以不死。
这也让他产生了幻觉,觉得妈妈好像没有死去,并且当他晚上睡觉时,妈妈好像会出现在他床边,对他说,妈妈好孤单,希望你去陪我。
但这两种心理都是他自己的幻想,如果在最后时刻,他能守在妈妈身边,那妈妈一定会对他说,我要走了,这不是你的责任,你要好好活著。如果妈妈对生与死看得比较透,她可能还会对儿子说,死并不可怕,死是我必然的归宿,谁都逃不了一死。
这不是一个噩梦
和这位男士一样,Wing也没有聆听到挚爱的奶奶最后时刻的祝福,这让她也产生了幻觉,只是比较轻微,这可以从她的信里看出来。“我觉得她太孤单,不舍得她离开。”她写到。
至于这个梦,在我看来,就是奶奶完成了临死前对孙女的祝福,只不过是在梦中完成。
黑色的湖水,Wing已经明白,意味著灵魂之湖。她呼唤奶奶,但不仅奶奶出现了,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陌生人。这仿佛在说,奶奶并不孤单,奶奶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是她的年龄、她的人生势必将进入的阶段。奶奶拉住她的手,也仿佛是在安慰她,告诉她不必自责。
梦的细节还欠缺一些,所以不能就梦做太详细的解读。但就Wing的文字风格,以及其中透露的情绪而言,这应该不是一个噩梦。
不过,既然 Wing信中没有透露,奶奶有没有对她说最后的祝福,我建议她自己试著完成一下。
譬如,重新想象整个梦的画面,但在最后,想象奶奶对自己说:“好孙女,我来到了我该来的地方,你要好好地在你该在的地方活著,奶奶祝福你,祝福你的小家庭幸福美满。”